中国医学影像设备
——磁共振成像(MRI)市场规模分析
整体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制造业排名数据库zhizaoyepaiming.com
2024年中国MRI市场规模为111.7亿元,同比下降12.3%,为近年最大年度跌幅。相比 2022 年和 2023 年市场规模维持在 127 亿元左右的横盘状态,此次下滑反映出行业进入调整期,整体需求受多重因素压制。
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医院财政持续紧缩,导致设备采购预算收紧;高端MRI设备审批周期长、落地进度慢;政策推动下国产品牌加速替代进口,供给端竞争加剧影响设备价格;叠加医疗反腐影响,设备价格普遍下降,压缩市场总值。
尽管短期承压明显,但市场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存在。预计自2025年起市场将逐步恢复,增速保持在5-6%之间,到2030年有望达到156.6亿元,驱动力主要来自区域医疗资源均衡、更新替代需求释放以及国产高端设备技术提升等。
按产品规格细分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制造业排名数据库zhizaoyepaiming.com
3.0T及以上高端MRI市场占比最高,达约60%,市场规模约67亿元,同比下降11%。虽然仍为医院采购主力,但由于审批复杂、资金投入大,部分项目出现采购延迟,影响整体放量。
1.5T至3.0T中档MRI占比约36%,市场规模约41亿元,同比下滑12%,表现与大盘基本一致。该档产品此前多为二级及部分三级医院的主流配置,但随着国产高端设备价格下探,叠加财政压力,不少医院开始“以高替中”,优先选择国产3.0T产品。同时,集采试点中也倾向推动国产高端型号入围,压缩了该档产品的生存空间。
1.5T以下MRI设备占比不到4%,市场规模不足5亿元,同比下滑达29%,为三档中跌幅最大。一方面2024年以前(疫情后)库存积压尚未完全消化,另一方面政策导向明显支持高磁场国产设备,加上部分地区医保支付标准偏低、设备回本周期拉长,导致医院采购意愿持续走低,市场快速萎缩。
综合来看,高端产品虽然受短期政策与资金因素影响,但长期仍具增长潜力,预计2025年MRI产品结构分化将加剧,高端3T设备占比有望增长10%以上,低端实现微增。原因在于三级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积压的高端设备需求有望在2025年逐步释放, 且“强县域医疗中心”政策落地推动高端设备市场持续较快发展。
按各级医院细分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制造业排名数据库zhizaoyepaiming.com
从下游医院类型来看,2024年MRI采购主要集中在二级与三级医院,合计占比约89%。其中,三级医院市场规模约47.4亿元,占比42.4%,同比下降14.2%,下滑幅度最大,反映出高端设备采购虽有需求,但受制于资金与审批周期,释放较慢。二级医院市场规模为52亿元,占比46.6%,同比下降12.2%,是支撑MRI市场的中坚力量。
一级医院市场仅占比5.7%,约6.4亿元,同比下降16%。基层配置意愿下降,低端产品快速萎缩。相比之下,民营医院因政策相对宽松,采购决策灵活且采购意愿强烈,因此采购规模同比上升。预计到2025年,各级医院市场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三级与二级医院增速或超5%,一级医院则较为平缓,约2%。
整体来看,采购主力仍集中于公立医院,2025年预计四类医院MRI采购同步回暖,主要受益于需求回暖与国产高端设备渗透加快,延迟项目逐步落地、高端产品审批节奏阶段性恢复,市场有望实现明显回升。
按各区域细分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制造业排名数据库zhizaoyepaiming.com
2024年,各大区域市场规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西北、西南、华北及东北市场下滑幅度尤为显著。其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主要受设备更新政策推进缓慢及医疗反腐的负面影响,华北地区则以北京为中心的公立医院受到采购规范的制约,同时基层医疗(如河北、山西)因车载设备替代和价格竞争的冲击,导致1.5T以下MRI需求量锐减。相较之下,华东区经济韧性较强,市场下滑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华南市场公立医院采购减速,然而民营医疗的活跃度提升及海南自贸港政策对高端设备采购的积极推动,部分缓解了市场下滑的压力。华中市场启动“千县工程”,1.5T至3.0T设备需求得到进一步激发,并且体检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体下滑幅度较为有限。
预计到2025年,受设备更新政策的影响,产品销量将显著提升,同时2024年延缓的订单收入也将逐步释放,MRI市场规模在各大区域均呈现回暖态势。具体来看,华南、华东、华北增幅较大,华中和西南地区次之,东北和西北较少。
注:该数据由格物致胜工作人员根据多方参考数据源调查整理而来,由于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的局限,数据存在估测的成分。因此,该数据与市场真实数据必然存在一定差距,而这种差异的大小和程度也是我们无法准确计算的。请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必须明确该数据的以上局限性。格物致胜对于使用数据导致之任何直接、间接、特殊、偶然或结果性损失概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