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MARKET WATCH

组 7274@2x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市场观察/

文章详情

中国民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市场规模分析

国内民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

产业运营发展情况分析

  • 根据现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及配套规定,自2024年1月1号开始,所有民用无人机(含航拍机、农业植保机、物流无人机等),无论重量与用途,需在均需实名登记。
  • 前期农业植保无人机补贴,以及物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需求的增长,注册量上升,颁布条例之后无人机监管强化,注册量激增。
  • 2020-2024年,飞行时长从1740万小时持续攀升至2666万小时,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3%的较高水平,特别是2024年实现了15.4%的显著增长,凸显出行业发展的加速态势。
  • 从农业植保到物流配送,从电力巡检到航拍摄影,无人机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政策的逐步完善,无人机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新阶段。

国内民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

市场规模分析

  • 2020至2024年间,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国家及地方层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各级政府通过资金补贴、应用场景开放与技术标准完善等多维度举措,为行业注入了持续动力。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行业实现了年均24.3%的稳健增长,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飞行控制系统到后端数据处理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日趋成熟。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工业级无人机在技术迭代速度和场景应用深度方面展现出更强潜力。其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运输等垂直领域的渗透持续深化,在精准作业、抗风性能、续航能力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明显加快。相较之下,消费级无人机受限于现有应用场景和创新节奏,增长趋于平稳。工业无人机将凭借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性,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增长的核心支柱,并为无人机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国内民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

市场规模细分应用分析

  • 当前民用无人机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消费级领域增速持续放缓,因其本质上属于非刚需品类,目标客群主要局限于摄影爱好者与科技发烧友等小众群体,应用场景也集中于航拍、竞速等有限领域,导致整体市场空间收窄。在硬件需求渐趋饱和的背景下,行业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市场重心正从开拓新用户转向挖掘存量价值,通过提供设备维护、操作培训、内容赋能等增值服务寻求延续性发展,然而这一转型尚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新增长引擎,增速放缓已成为明确趋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级无人机已占据规模优势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核心驱动力来源于双重因素的协同助推:

一方面,应用场景实现横向拓宽与纵向深化,从传统的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成熟领域,迅速扩展至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城市管理、能等新兴范畴,并在各垂直领域持续向智能化、精细化作业升级;

另一方面,国家与地方层面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资金补贴、空域开放、标准制定等组合措施,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张与政策红利的双重加持,共同巩固了工业级无人机的增长优势,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引领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国内民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

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 中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呈现出以大疆为核心引领、其他企业在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的市场格局。大疆创新凭借全面的技术积累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消费级和工业级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展现出显著的行业集中化特征。
  • 除大疆之外,市场上其他企业主要专注于工业无人机领域,通过深入测绘、农业、安防、电力巡检等特定行业,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与定制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尽管在整体规模上难以与大疆直接竞争,但这些企业凭借对垂直领域的深耕,依然获得了各自的发展空间,推动行业形成分层竞争、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

国内民用无人机细分区域内容请获取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