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用无人机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分析
- 2024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151.6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了20.6%,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经历了从爆发式增长到理性成熟的转变,目前市场企业已完成大洗牌,已进入存量竞争与技术驱动升级的阶段。
- 无人机主力购买人群拓展至普通消费者、内容创作者、户外旅行者及家庭用户,无人机的用途从单一的航拍工具,逐步延伸至旅行记录、VLOG制作、户外勘探甚至社交分享等多重场景。尤其是在短视频与直播经济助推下,无人机的“创作属性”不断增强,推动中高端机型持续放量。
展望未来,技术方面AI将从“功能点”变为“核心大脑”,实现更智能的路径规划、目标识别、自动剪辑甚至内容创作,实现“无限距离”图传,续航方面,氢燃料电池与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续航瓶颈,单机续航时间延长至2小时,支撑长距离探险拍摄需求。预测未来2030年国内无人机销量为449.7万架,市场规模为252.3亿元。
国内民用无人机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细分产品分析
- 消费级无人机以轻便便携为核心设计方向,普遍采用小型化、轻量化机身,空机自重较低。其中,轻型无人机在消费级市场占比更高,核心源于其综合性能优势:相较微型无人机,它续航更长、可搭载高像素镜头,航拍功能更完善,画面解析度、防抖性能及拍摄模式丰富度更贴合摄影爱好者需求,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强;而微型无人机受重量限制,续航较短、镜头参数较低,但胜在价格亲民、操作门槛低、性价比突出,更适配初学者入门需求。
- 从产品类型看,多旋翼无人机是消费级市场绝对主流,也是厂商核心布局品类。其操作简便,新手可快速上手,搭配折叠设计后收纳携带便捷,契合用户“即拿即用”需求;同时飞行稳定性强,能在低空复杂环境平稳悬停,为航拍提供稳定画面支撑,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这些优势使其市场接受度与购买意愿,显著高于固定翼等其他类型消费级无人机。
国内民用无人机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在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创新(DJI)凭借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该市场约95%的份额,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
在无人机市场的第二梯队中,零零科技、博坦、哈博森等企业主要聚焦于消费级领域,凭借性价比与功能差异化优势切入市场,逐步占据细分市场空间。
由于消费级市场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增长空间有限,道通智能与一电科技在维持消费级产品线的基础上,专注于拓展工业级无人机业务。
无人机市场中的第三梯队企业正逐步将战略重心转向工业级和专业级应用领域。尽管部分企业仍保留消费级业务线,或继续专注于消费级无人机产品,但是仅作为部分业务。
与此同时,在主流品牌市场以外,还存在一个由白牌及小型品牌构成的细分市场。该类产品主要依托价格优势,吸引对成本敏感的价格导向型消费者以及初次尝试无人机的入门级用户群体。
国内民用无人机
消费级无人机渠道模式分析
线上模式:
消费级无人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基本无需专门培训,目标客户以C端为主,因此适合入驻线上电商平台。
线上电商平台的入驻店铺,主要包括厂商直营店铺和厂商授权的代理商店铺,其中以厂商直营店铺为主要输出形式。
线下模式:
消费级无人机作为精密电子设备,性能参数等直观体验对消费决策影响显著,因此大规模布局线下门店,既能强化品牌效应,也能提升市场渗透率。
线下门店中,大疆门店占据主导,其他消费级品牌的线下拓展力度不足。
大疆的线下店以授权代理商的零售店和体验店为主,仅在深圳保留1家自营店,主要用于品牌宣传。
国内民用无人机
消费级无人机价格区间及购买倾向
消费者在选择无人机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品牌声誉、产品功能、价格、便携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因素。
国内民用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细分区域内容请获取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