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散自动化
品牌格局演变分析
2020-2025E品牌格局演变情况
离散自动化(FA)市场目前国产份额已超过50%,技术壁垒较低的产品线国产替代速度较快,如低压电机,通用伺服,低压变频器等产线。
离散自动化市场欧美品牌主导中高端市场,如西门子的PLC,ABB的变频器,基恩士的传感器等。
日系厂商专注小而精的产品市场,目前是国产替代的主要市场,部分日资企业开始布局中国本地化战略,增加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等。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访谈及行业积累
- 离散自动化(FA)市场目前国产份额已超过50%,技术壁垒较低的产品线国产替代速度较快,如低压电机,通用伺服,低压变频器等产线。
- 离散自动化市场欧美品牌主导中高端市场,如西门子的PLC,ABB的变频器,基恩士的传感器等。
- 日系厂商专注小而精的产品市场,目前是国产替代的主要市场,部分日资企业开始布局中国本地化战略,增加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等。
日韩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10%:
日系品牌被国产替代较为严重,尤其是中低端市场,如伺服,变频器,电机等。
部分日系厂商为应对国产品牌的冲击,纷纷开始推进中国本地化战略。
三菱成立中国本地化第二品牌-菱领,布局本地化生产与采购。
松下成立中国自动化系统BU,包含研发、销售、制造,同时成立苏州研发中心,针对中国客户需求提供快速的产品开发能力。
欧美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5%:
欧美品牌集中在大功率及中高端产品市场,市场玩家相对较少,份额相对稳定,受国产品牌的冲击,仍呈现下滑态势。
西门子为更贴合中国市场推出本地化经济型产品,成立CNP部门,通过产品研发及方案设计实现降本。
ABB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自动化产品结构,丰富下游行业应用,拓展OEM市场,以优质解决方案的模式展开竞争。
本土2020-2025E市场份额增长15%: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已达到52%,其中国产市场中汇川表现优异,伺服市场达到TOP1,低压变频器接近TOP1,并不断拓展海外业务,提高国际影响力。
国内自动化玩家数量不断增多,竞争倾向应用差异化,应用方案化,国产玩家倾向以行业细分场景的经济性方案替代外资。
国产玩家通过“中企产业出海”+销售出海双策略,提升海外市场影响力,如汇川,伟创,英威腾等玩家,海外业绩快速增长。
低压变频器品牌格局演变情况
自2018年来受到中美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造成冲击,国产品牌逐步崛起,叠加疫情三年外资品牌供应链和交付率受到影响,国内品牌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市场份额扩大。
欧美企业受国产替代影响,市场份额有一定萎缩,日系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合资品牌主要以德力西为代表,该公司在收购易驱电气后,未来将投入更多精力布局工业自动化领域,市场份额有望扩大。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访谈及行业积累
日韩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10%:
日系品牌本地化程度较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国产品牌快速替代,目前日系份额仅有7%。
日系变频器玩家均为传统的自动化玩家,变频器的销售多以行业方案模式销售,主要集中在OEM市场,项目型市场份额极少。
欧美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5%:
欧美品牌在项目型市场遥遥领先,如耳能熟祥的西门子,ABB等玩家,项目型市场成熟度较高,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销售产品丰富,满足各种应用场合,包含通用型变频器,工程型变频器,行业专机等产品。
ABB市场排名外资TOP1,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由项目型主导延展到“EU+OEM市场双驱动”。
本土2020-2025E市场份额增长15%: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已达到47%,其中汇川表现优异,市场份额与ABB不相上下,2024年超越ABB成为低压变频器市场TOP1,针对低压变频器产品,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向大功率产品及工程型变频,持续布局流程型工业场景。
其他低压变频器国产玩家数量不断增加,部分配电玩家跨界布局自动化,如正泰,德力西等。
PLC品牌格局演变情况
PLC产品市场国产化进程相对其他产线较慢,目前仍是欧美品牌主导市场,其中西门子表现较为强势。日系品牌PLC在精密制造领域品牌认可度较高,且以中型PLC为主,市占率相对较稳定。国产玩家以中小型国产化替代策略+自动化解决方案策略快速推进市场份额的提升。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访谈及行业积累
日韩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1.8%:
日韩系玩家数量较少,其中三菱/欧姆龙市占率较高。
三菱:2025年开始推进中国本地化战略,成立本土化第二品牌-“菱领”,加强中国本地化生产与研发。
欧姆龙:战略性规避伺服及低压变频器的国产化竞争,转向强势的PLC技术突破,形成较强的技术护城河。
欧美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9.9%:
欧美品牌主导市场,且定位中高端,品牌影响力较高。
西门子为PLC行业龙头玩家,市占率较高,疫情背景下,西门子代理商存货较为严重,库存水平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叠加市场需求下滑,致使西门子份额下滑严重。
罗克韦尔:中国市占率逐步下滑,但在生物制药领域大型PLC较为强势。
欧美系中小型PLC国产替代较为严重,如西门子的Smart200系列,为应对国产的竞争,成立CNP部门,优化小PLC产品,提高竞争力。
本土2020-2025E市场份额增长11.7%:
国产玩家数量众多,大多数厂商采取中小型产品替代外资,如信捷电气。
传统自动化玩家为增强自身竞争力,纷纷布局控制层产品,形成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如汇川,英威腾,伟创电气等玩家。
中大型PLC市场国产玩家较少,目前中控市场份额较高,借助DCS的强势地位,形成产线协同效用,部分场景替代外资及DCS产品;其他厂商如和利时,南大傲拓等。
通用伺服品牌格局演变情况
日系品牌中低端场景份额丢失较快,如传统的包装,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目前仅有机床/半导体/3C电子前道工序等场景拉动业绩需求。
通用伺服市场国产快速替代,近五年,国产市场份额增加20%,预计2025年市场份额接近60%,为应对国产化的竞争,外资品牌纷纷提速中国本地化战略的布局。
欧美份额相对稳定,本地化战略推进较快,如西门子。
数据来源:格物致胜访谈及行业积累
日韩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19%:
日系品牌被国产替代较为严重,尤其是安川,三菱等玩家,部分日系厂商为应对国产品牌的冲击,纷纷开始推进中国本地化战略,三菱成立中国本地化第二品牌-菱领,布局本地化生产与采购。
松下成立中国自动化系统BU,包含研发、销售、制造,同时成立苏州研发中心,针对中国客户需求提供快速的产品开发能力。
欧美2020-2025E市场份额下降1%:
欧美品牌集中在大功率及中高端产品市场,市场玩家相对较少,份额相对稳定,受国产品牌的冲击,仍呈现下滑态势。
西门子为更贴合中国市场:①推出经济型本地化伺服S200及S200B;②新成立CNP部门,通过产品研发及方案设计实现降本;③2025年推出更经济的S200C系列,应对国产品牌的竞争。
本土2020-2025E市场份额增长20%: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已达到57%,其中国产市场中汇川市场占比约48%。
国产品牌玩家数量不断增加,部分国产厂商选择差异化竞争,纷纷布局专用伺服及特殊场景应用的产品,如菲仕,超同步等玩家。
国产玩家通过“中企产业出海”+销售出海双策略,提升海外市场影响力,如汇川,伟创,英威腾等玩家,海外业绩快速增长。
注:该数据由格物致胜工作人员根据多方参考数据源调查整理而来,由于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的局限,数据存在估测的成分。因此,该数据与市场真实数据必然存在一定差距,而这种差异的大小和程度也是我们无法准确计算的。请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必须明确该数据的以上局限性。格物致胜对于使用数据导致之任何直接、间接、特殊、偶然或结果性损失概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