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用无人机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分析
- 2020-2024年工业无人机从69.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3.5亿元,四年间达到超两倍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5.6%,其主要原因是各行各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不断扩大,工业级无人机得到更多行业的应用及认可,农业、巡检行业表现最为突出。
- 国家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政府也积极出台专项规划(例如《“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包括补贴、税收优惠及空域开放等,并提供土地、资金等支持建设无人机产业园,预测未来2030年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会达到601.3亿元。
-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普及,相关的行业标准、法规政策和监管体系预计将不断完善,现有领域应用进一步深化,并且不断开辟新的应用场景。
国内民用无人机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细分产品分析
- 轻型无人机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市场规模占比达60.2%,这一领先份额与其突出的实用性优势密切相关。轻型无人机最显著的特点是便携性强,机身设计紧凑且重量适中,便于单人携带和快速部署;同时,它对天气的适应性较强,在微风、小雨等复杂气象条件下仍能稳定作业,受自然环境的限制相对较小。
- 从细分产品构型来看,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最为广泛,市场规模占比高达80.4%,远超其他机型。这主要得益于其操作门槛低,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掌握基本飞行技能;且对起降地形的要求极为宽松,无论是平地、屋顶还是狭小空地,都能实现垂直起降,无需额外建设专用跑道等基础设施。相比之下,固定翼无人机等其他机型对起降条件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平整的跑道或专用弹射/回收装置,不仅增加了场地成本,也限制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因此在市场普及度上远不及多旋翼无人机。
国内民用无人机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细分应用场景分析
工业无人机的应用已覆盖农业植保、巡检巡航、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安防监控和测绘测量等多个领域。随着各行业对无人机技术需求的持续提升,其应用场景正不断深化和细化,展现出广阔的市场扩展空间。
2024年细分行业中,农业植保持续领跑,在各地财政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技术红利预计仍有一至两年的释放周期;
巡检巡航位列第二,广泛应用于电力、油气和交通等行业,凭借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作业风险及适应复杂地形的显著优势,已成为成熟应用方向,但市场增速逐步放缓;
应急救援领域借助高清摄像、热成像等设备快速感知现场,有效提升救援效率与成功率,在政策推动下保持高速增长;
物流运输目前仍处于商业化探索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但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国内民用无人机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 从品牌梯队及市场份额分布来看,中国无人机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一超多强”格局。大疆以70.0%的绝对优势稳居第一梯队,年营收超100亿元,展现出其在技术、渠道和品牌方面建立的深厚壁垒,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 极飞科技虽位列第二梯队,营收规模在5-10亿元之间,但市场份额仅占3.2%,头部企业与跟随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第三至第五梯队中,科比特航空、纵横股份、云圣智能等品牌虽在工业无人机第三梯队、垂直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但受规模所限,整体影响力仍较有限。
国内民用无人机
工业级无人机渠道模式分析
# 线上模式:
直销模式方面更多的为中小型企业,由于经销商发展数量较少、覆盖城市范围较少,厂商拥有直销团队。
厂商通过直销模式绑定石油、电力等行业大客户,提供服务或定制化解决方案。
# 线下模式:
工业级无人机销售模式主要以分销为主。
大疆、极飞等大型头部企业在工业级无人机销售方面均采用经销商分销模式,部分应用场景中会协助经销商参与项目集采、销售等,将货款风险转移至经销商身上,同时也可以由经销商完整一系列服务完善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
国内民用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细分区域内容请获取完整版报告